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2的文章

貨幣、收藏品算不算是資產?

不算,貨幣、收藏品不算是資產,因為貨幣跟收藏品不能產生價值,也沒有生產力。持有貨幣或是收藏品沒辦法創造出其他產品或是服務,與他人交換或是自己使用,所以不是資產。 貨幣種類 貨幣的發明是為了方便交易,黃金、彼特幣,更糟糕的是加密或幣還沒這麼廣泛用來交易,就被炒作。也就是加密貨幣連成為貨幣的價值都還沒有。 比特幣 沒有網路就沒有彼特幣,加密或幣是區塊練肌樹下的產物,區塊練靠的是大量電腦同時記錄,並且公開資訊,在經過加密,因此達到安全、透明,這種技術不僅可以用在虛擬貨幣上,也可以用在將重要公務文件、個人醫療資訊儲存在網路上。 不過,不是區塊鍊就沒有風險,大量實體主機或電腦被破壞,或是網路中斷都有可能讓整個資訊銷毀。 因此,我認為如果要有保值貨幣,比特幣還不如實體黃金,甚至不如虛擬黃金,像是黃金存摺,或是黃金 ETF 這類的。 收藏品 藝術品之類的東西,除了好看,也不能吃,金融危機時,誰會高價跟你買藝術品? 結論 像是虛擬貨幣,藝術收藏品這類的,價值必須要有一個相對客觀的方式來評價,不然真的很危險,資產的定義我們也要清楚,不然是貨幣、是資產還是只是炒作的物件,我們可能會被風向吹著走。

美股複委託及海外劵商(Firstrade)比較

我買美股有用複委託也有用 Firstrade,以下是我使用兩者的心得與建議。 安全感 如果你上網查 Firstrade 的安全性,通常可以找到 Firstrade 是在1997年創立,然後是 SIPC 成員,SIPC 是美國證券投資人保護公司,他們提供美金 500000  保險金。SIPC  不會保護你投資資產,但是在金融危機,劵商現金流動性出問題時,可以提供這筆現金。 Firstrade Securities Inc. is a member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or Protection Corporation (SIPC). SIPC provides up to $500,000 of coverage, with a limit of $250,000 for cash balances. 但是,錢在遠遠的海外,感覺有點不安,如果你有1000萬台幣,你會放多少再 Firstrade? 安全感上,複委託較優。 股利發放 用海外劵商或是複委託買美股,像是 VTI 這類的,都要繳交股利 30% 的稅。Firstrade 配的股利在海外,複委託配股利會匯回你的外幣帳戶,不扣手續費。 投資成本 以國泰世華銀行為例,匯出美金一次到位要800台幣,中間不收其他費用,Firstrade 也不收,國泰複委託手續費為0.35%,800/0.0035 = 228572 台幣。 國泰複委託最低手續費為29美金,以美金匯率29計算,29*29/0.0035 = 240285台幣。 也就是說用24萬投資美股,國泰複委託與 Firstrade 蓋同,但是如果一次投資超過 24 萬,海外劵商較優。 不過,現在國泰複委託定期定股只要 0.3% 手續費,而且可以小額單股投資,800/0.003 = 266666。以 0.3% 手續費計算,一次匯款要超過26萬多才划算。 小額投資人使用國泰定期定股划算度計算 定期定股,一次買一股,以 VTI 每股 200 美金,匯率 29 為例,每月投資 200*29 = 5800元,反之如果要用海外劵商一次要約 23 萬元,等於要存 230000/...

00646與SPY報酬比較

我在這篇文章中有稍微比較過 00646 跟 SPY 的報酬,發現 00646 在美金兌台幣匯率納入計算後,報酬常常贏過 SPY,因此,出於好奇,我以下做了一個計算機,可以比較兩者之間的報酬。

投資外幣或是外幣計價的基金最大的問題

外匯買賣匯差是個大問題,簡單來說,你在買入外幣的當下只能用當下較低的價格賣掉外幣,瞬間虧損。 美金:-0.403%匯差。 歐元:-1.591%匯差。 日圓:-2.235%匯差。 人民幣:-1.680%匯差。 港幣:-1.831%匯差。 澳幣:-1.250%匯差。 南非幣:-6.247%匯差。 加拿大幣:-1.722%匯差。 英鎊:-1.7355%匯差。 瑞士法郎:-1.729匯差。 南非幣最嚴重 舉例來說,上圖的南非幣要用1.921台幣買到1元南非幣,但是同時只能賣回來1.801台幣,瞬間虧損1.921-1.801=0.12台幣,也就是6%多的虧損。 澳幣-1.250%的匯損可以接受。 南非幣的波動率值得投資嗎? 統計近5年,南非幣漲幅超過6%的次數為11次,也就是1年大概可以出場2次,可是要記得,報酬可能會被買賣價差吃掉很多。 建議 南非幣要看好趨勢投資,不然光是匯差就賠錢了,不然就是要找南非幣買賣價差最好的銀行投資基金。 各銀行南非幣匯差 中國信託:-6.400% 永豐銀行:-3.913% 三信商銀:-6.357% 新光銀行:-5.543% 台灣銀行:-4.959% 上海商銀:-4.972% 日盛銀行:-5.525% 彰化銀行:-5.528% 玉山銀行:-2.723% 安泰銀行:-4.400% 京城銀行:-5.526% 遠東商銀:-2.175% 台新銀行:-4.213% 聯邦銀行:-7.821% 台中銀行:-6.091% 元大銀行:-7.721% 王道銀行:-5.522% 凱基銀行:-5.522% 第一銀行:-5.531% 華泰銀行:-6.663% 土地銀行:-5.525% 富邦銀行:-6.097% 高雄銀行:-5.513% 花旗銀行:-2.461% 板信銀行:-3.728% 台新Richart:-2.616% 渣打銀行:-4.669% 華南銀行:-4.3...

淺談行動支付對於整理經濟成長的影響

行動支付對整體沒正面影響,浪費資源而已... 先說一下,這只是我從生活上到經驗,我手邊也沒有詳細數據證明我的論點。 經驗談 我2008年到美國留學,所以是14年前,剛到美國的前幾天,我就到銀行開了個帳號,並且辦了一張簽帳卡,debit card。 印象中,在美國留學4年的日子裡,大部分商店都可以用簽帳卡支付,刷了之後直接從銀行扣款,不需任何手續費。 2012年畢業後回臺,再過個幾年,開始行動支付開始流行,也忘了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好像是2018年之類的。我完全沒興趣。 我回台灣後一直都有在美國使用簽帳卡的那種想法,所以我在台灣辦了信用卡。信用卡有比簽帳卡好,有回饋,而且可以延後扣現金一些時間,操作得宜,可以搭配現金定存1個月來賺利息。   因此,我一直不了解,行動支付的發明,到底有什麼意義。2008年,人們從皮包中拿出卡付費,跟2022年,從口袋拿出手機吧,開啟條碼付費,方便性差在哪裡? 浪費資源 行動支付背後的科技有網頁或app軟體設計,完善4g或Wi-Fi及銀行法規的同意。 就為了讓人們付款方式從拿出卡片改成拿出手機,就要請多少軟體工程師?前端UI、後端伺服器,銀行要花多少時間及金錢建立及維護行動支付系統?何況還有資安問題。 如果行動支付沒有比信用卡,甚至是簽帳卡方便,或提供額外價值,那不是讓費時間跟金錢而已嗎? 轉帳功能 我了解行動支付有很多有轉帳功能,但是現在網路銀行不是也可以轉帳嗎? 差別在哪? 回饋 行動支付回饋較高?就算有,也不過只是跟信用卡一樣的行銷手法罷了,先短期吸引用戶再說。 跟風 行動支付既然沒有價值,為何許多公司搶著做,我認為識別,如果一家公司有推出行動支付,另一家沒有,在提升行動支付回饋等行銷狀況下,有行動支付的公司可以吸引到許多行動支付的用戶,進而提高跟商家談判回饋多寡,最後回饋給消費者,行動支付公司再從整個過程中抽成,良性循環之下,確實有利可圖。 因此導致,一家做,人人做,沒做沒羹。 對整體經濟沒正面影響 我認為行動支付出現在這個社會上,對整體經濟沒有幫助,物質不滅法則,最終人們沒有獲得額外方便性,反而迫使銀行或其他行動支付公司聘請大量軟體工程師建立或維護行動支付,大家把時間跟金錢投入後,沒有提供整個社會額外價值。 投入大於產出,所以是負面的。 對投資銀行股的啟發 我行動支付這檔事歸類為金融服務,這個案例提醒我銀行業的成長性問題...

如何越來越有錢?

有錢是夢想,財務自由也是,越來越有錢更好。 首要目標 要能越來越有錢之前,要先能財務自由。對我來說,財務自由的定義是股票、債劵報酬或收益,在考慮通膨的狀況下,能提供一個可接受的生活水準。 若不能先達到財務自由,那何來談如何越來越有錢呢? 如何越來越有錢? 只要花的錢少於投資報酬或收益,就能越來越有錢,因為沒花完的錢可以再滾入投資。 實際要達到這個目標有以下步驟: 計算出一年內所需生活費。 以年報酬4%計算所需要投資本金。 努力賺錢、省錢,直到資產額度大於第3點算出的金額。 成功。 舉例來說,一年生活費為48萬,資產要有48/0.04 = 1200萬才夠,如果想越來越有錢,假設資產加上100萬,也就是有1300萬,每年可用額度為1300*0.04 = 52萬,但是只花48萬,每年將累積52-48= 4萬元,其實就是100*0.04 = 4萬。這多的4萬才乘以0.04,就是4*0.04=1600元,也就是說,第二年其實可以花到481600元。每年可以多花1600元。1600/480000 = 0.33%。換句話說,第一年可以花48萬,第二年可以花481600元,以此類推,本金持續增長。 計算表 資產額度1200萬,每年最高生活費為1200*0.04=48萬。 額外資產(萬元) 每年增加消費(萬元) 每年成長率(%) 100 0.16 0.33 200 0.32 0.66 300 0.48 1 400 0.64 1.33 500 20 1.66 600 0.96 2 計算公式 為了要越來越有,且每年可以花的額度持續上升的成長率公式為: (額外資產 / 最低資產額度)*資產報酬率 每年最低生活費: 萬元 資產報酬率: % 每年最低生活費成長率: % 擊敗通膨 上面用的每年領取4%,是根據SPY歷史數據,無論在甚麼狀況下,每年賣SPY資產4%,在所有歷史數據上,從來沒有破...

股票長線投資不操盤進出能賺錢嗎?

股市上上下下,會給人一種感覺,就是進場賺錢不出常被,好像就不是真正賺到錢,所以不應該長線持有嗎? 我之前寫過 一篇文章 ,用任天堂遊戲機的演進表達,股票是會隨著科技演進,公司成長而賺錢,現在我因為看到全家便利商店的一個行銷手法,我又有另外一個比喻。 便利商店限時優惠 之前看過便利商店釋出限時又回到,就是單周累積消費達2000元可以換200元消費劵,等於是10%優惠,但是必須在一週內達到,如果每月4週都要做到,等於每月在這家便利商店要花上1萬元。 我的瞬間想法就是,假設我是這件便利商店大股東,不知道有多好,我每月花1萬供應營收給自己,同事享有10%匯款,簡直就是現實人生的金手指密碼。 公司獲利後的股價 公司就算不發股利,股價還是會穩定成長,我們用另外一個想法來想這件事,就是假設你開一家小店,營運穩定,股東就你一個人,不發股利,你的薪水算是公司支出。 每年都有盈餘,而這些盈餘不論是你繼續放做現金,還是購買新的設備,現金跟設備在財報上都被列為資本,因此公司的價值上升了,股價也就上升。 所以,一家獲利穩定的公司會隨著自身資本的累積導致股價上升,根本不用你辛辛苦苦,股票市場殺進殺出賺錢,公司會幫你賺錢,持有股票及科比。 重點 重點就是當你擁有的股權夠多時,你到你擁有股票的公司消費,你花的錢可以供應這家公司應收的,然後因為你是股東,在把營收用股利的方式回饋給你,達成財務自由。 另一個角度想這件事就是,公司是你的,因此你可以用公司生產的東西,如果拿來賣就可以換成錢跟別人交換東西,也是達到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