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息人人愛,1,000萬年配息率5%的資產,每年可以領50萬元配息,等於每個月有超過4萬元的配息當生活費。
配息率不等於報酬率
配息雖然好,不過,有一項問題,就是配息率不等於報酬率,如果報酬率不好還能配息,那不如把現金留在身上當作「配息」。
配息可能來自本金
另外一項問題是我們最常聽見的,也就是這句基金警語「配息來源可能為本金」。
這句話的意思是配息來源可能不是來自於基金投資標的發出的股息或債息。
若是配息來源不是來自於股息或債息,那就有可能是來自於基金賣掉手上的股票或是債券的錢;這樣感覺有點不保險,因為這種配息就感覺是慢慢把資產賣掉變現的錢,也感覺像是在吃老本,好像有一天配息會配到把資產賣光光。
股票配息來源不會來自「本金」?
基金配息來源可能來自於本金,那就存股吧。自己領股利不會有這個問題。
事實上不是如此,一家公司為了讓股票能配息,必須預留現金,這些現金無法投入生產、研發等能夠提升公司價值的投資。
所以其實股票如果股利很高,表示該公司投資自己的錢較少。
另外,當一家公司把手邊的現金當作股利發出去時,資產價值就要把發出去的股利扣掉。
這也是為什麼股票配息股價會下跌。
債券呢?
最後的選擇就剩下自行購買債券了,買債券的概念跟開銀行定存很像,存款年利率為2%,存100元,一年到期可以領取利息2元跟領回本金100元。
債券就像定存,而債券的票面利息(coupon rate)就像是定存的利率,債券的票面價值( face value)就像定存的本金。
舉例來說,1張票面利息為5%票面價值為100元的債券,每年會發債息100 X 0.05 = 5元,且年年發,發到到期日為止,到期日一到也可領回票面價值的100元。
感覺很美好。
不過,市面上的債券不是用票面價值來交易的,假設上述這張債券剛好1年到期,如果用100元買到,1年後可以領到5元債息跟100元本金,算起來報酬率為5%。
可是假設是用101元買到呢?1年後一樣可以領到5元債息跟100元本金,不過,報酬率就是(105 / 101) - 1 = 3.96%了,不是5%。
換句話說,債券買的貴投資報酬率就低,債券買的便宜投資報酬率就高。
這邊的投資報酬率也可想做是配息率;債券買的貴配息率就低,對吧?投入的本金多,債息沒變多。
所以說,投資債券有其價格變動的問題,且票面利息不代表實際配息率。
債券價格變動文章可參考:升息,債券跌?
況且,要買配息較高的債券通常違約違約就是不發債息或不發本金機率也比較高。
結論
不建議將高配息當作長遠投資的目標,但是如果有配息當生活費的需求可以增加高配息的投資標的,另外,可以在投資初期追求高資本累積,並在後期需要配息時在調高投資高配息標的的比例。
如果是退休金規劃,也可以在快達退休年齡時,慢慢賣出資產(股票、債券、基金等),提高現金持有比例,當作一種自己創造的「配息」。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