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出生在一個投資觀念比較保守的家庭,常常聽到父母聊天聊到誰誰誰又投資虧了幾百萬,誰誰誰把退休金賠光之類的,耳濡目染之下,漸漸對於投資一點興趣都沒有。
開始工作後,有賺一些錢,花剩的錢也都是用在買儲蓄型保險居多。我大多都買美金的保單;有的到一定年度,還可以每年領息,有的是可以複利滾存,也就是利息不配發,滾進本金,併同計算次年度利息。
有幸在儲蓄型保險努力購買之下,終於存到第一桶金,我就深思有什麼其他投資標的可以投入,而不是再買保單;雖然說努力存保單,應該是放著領息比較好,但是,還是想要賺更多錢。
從買儲蓄型保單開始,我就對於投資就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就是早點獲得財務自由,所以我買的儲蓄型保單,大多都是期滿每年領息那種,希望能早點「半退休」,時間更自由。
目錄:
套房出租
我第一個想到能用大約100萬就能做的投資就是買套房出租。當房東收房租就能獲得被動收入的美夢,驅使我開始投入研究。經過粗淺研究發現,假設我用100萬買了一間套房租給學生,每月收3000,1年收了36000,年報酬為3.6%,感覺其實不錯,當然這個還不包括房屋修繕等,一些雜七雜八的維護、管理費用。
但是,後來在網路上爬文,有看到有人分享,其實套房流動性不好,也就是說,買了之後要賣不一定好賣,若是要急脫手,有可能需要降價銷售。因此,有人建議投資2房1廳的小房,不僅可以出租,脫手時,也可以賣給小家庭,流動性會提高。
就因為這個流動性問題再加上其實投資套房也需要持續維護、管理,不是百分之百的被動收入,也怕租給惡房客等負面因素,我放棄了投資套房出租的計畫。
另外,其實房地產買賣及出租都還有稅務問題,不過,我沒有研究太深入。
債券基金
套房出租計畫放棄之後,我另尋他路,找到債券這個投資標的。
債券的道理很簡單,投資100元,若票面利率(coupon rate)為5%,每年可領利息5元,領到債券到期日,也可拿回本金100元。大致是這個道理。
債券依其信用評等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信用評等較好的投資等級債及信用評等不好的高收益債。信用評等好表示不易違約,利如美國政府公債目前都沒有違約記錄(不還利息或本金的狀況),而信用評等不好就指比較容易違約。
如果違約,有可能拿不到利息或債券到期時拿不回本金。
經過些許研究,發現身為小資族,要買投資級債券僅能透過買債券型基金(當時還沒有國內發行的國外投資等級債ETF)。
我在2015年買了一些投資等級債基金,沒想到美國在2015年底左右開始升息,我的基金報酬率開始下跌..。一開始學投資就看到報酬率-3%之類的這種數字,心真的很心痛。
為什麼升息使債劵報酬率下跌,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改買高收益債基金
高收益債這個名詞光是用聽的就很爽,「高收益」!
雖說高收益債的信用評等低,有違約疑慮,不過看到這些基金的配息率都很驚人,真的讓我動心,也就開始買了。
買了之後,報酬率也是一路下跌,配息率果真不等同報酬率...
不過,那時候的我已經有一些投資遇逆風如何處理的簡單心理準備,就是計畫好不論怎麼跌,我就是定期定額買入,越跌我就買得越便宜,配息率越高,跌到我買下全世界所有的高收益債為止...
就因為有投資虧損後如何反應的心理準備,我就一路定期定額投資了高收益債,後來報酬也都是正的。
雖然說買高收益債基金有一點成果,不過有一件事一直掛在我心上,未獲得解答,一件小小的數學問題。
就是基金每年內扣費用(管理費、保管費等)的問題。基金投資不僅購買時有手續費,每年還要內扣管理費等等的費用,令人頭疼。我要承擔高收益債的違約風險,利息的獲利還有一部分被基金公司收走,這樣我到底能賺多少?
因此,基金內扣費用的問題就一直在我心中。
回到目錄
美國交易的債券ETF
在搜尋適合投資標的的路上,我遇見了ETF(Exchange Traded Funds),指數股票型基金,特點就是管理費(每年內扣費用)低廉。
不過,國內當時沒有發行國外債券ETF,要投資國外債券ETF大多都是要從美國券商或是經過國內複委託下單才行。最嚴重的問題是,身為台灣人,美股配息都要扣高達30%的稅,高收益債ETF配息也要收。
那麼,本來為了買債券是要領配息度日的夢也就泡湯了。
然而,我並沒有停止尋找更好的投資標的。
回到目錄
標普500指數ETF
因緣際會之下,終於接觸到了美股ETF。直接吸引我的就是追蹤標普指數的ETF,目前有名的有3檔,SPY、IVV及VOO。3檔ETF都有非常低的每年內扣費用,像是IVV的內扣費用是每年0.03%,超級無敵低!且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非常強大,有如蘋果、google、臉書等等的公司。
但是,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的配息大致上都很少,像是IVV近幾年的配息率都在1%左右,並且,從本來要賺取配息而投資債券,到為轉取資本利得而投資股票,這個概念變化相當的大。
我就開始了我研究股票、經濟學、金融數學的路,也認識了股票市場報酬的潛力及可能的風險。
回到目錄
結尾
這段努力獲得被動收入的過程中,我甚至做過直銷,也做過台指期及選擇權交易,不過都沒有具體成效(以後可能會做台指選)。投資,真的要學很多東西,不然真的很不安心,畢竟都是自己的血汗錢。現在,我的投資組合大多都是股票型ETF,美股、台股都有,當初的基金也都還留著。
為何我也買了台股,可參考這篇文章: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