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益比是用來評估股價是貴還是便宜的數據,計算公式為股價(price)除以每股盈餘(EPS)。在所有其他數據都一樣的狀況下,本益比越高表示股價越貴,反之越便宜。
例如:
公司 | 每股盈餘 | 股價 | 本益比 |
---|---|---|---|
A | 100元 | 500 | 5 |
B | 100元 | 200 | 2 |
A公司跟B公司EPS相同,可是A公司股價較貴,本益比也較高。
本益比(Price-to-Earnings Ratio)越低越好?
杜邦分析法(Du Pont Decomposition)
藉由杜邦分析法將每股盈餘(EPS)拆成淨利率(net profit margin)、資產週轉率(total asset turnover)及權益乘數(equity multiplier),單獨分析,如果EPS高,權益乘數也高,可能代表公司用過多的債務來當資金來源,風險可能太高。
EPS高會降低本益比,因為EPS在本益比公式內是除數,同時間,指要公司借更多錢就能拉高權益乘數及EPS,並降低本益比。
但是,這不代表公司營運有更好吧?
營業費用(operating expense, OPEX)
營業費用來自於一般性營業活動,包括租金、庫儲成本、行銷、薪資、保險、研發等費用,而一家好公司有可能需要提高員工薪資吸引人才或是提高研發費用增競爭力,如此就會拉低淨利及EPS,然後本益比就會升高。科技公司更是如此。
所以,花錢投資人力及研發而拉高本益比不見得是壞事吧?
留言
張貼留言